使用奧林巴斯進口顯微鏡 CX43 進行組織切片觀察,一般可按照以下步驟進行:
準備工作
準備好已經處理好的組織切片,確保切片經過固定、脫水、透明、浸蠟、包埋、切片和染色等一系列常規組織學處理步驟,常見的染色方法如 HE 染色,以便于觀察組織結構。
清潔顯微鏡的載物臺、物鏡、目鏡等部件,確保無灰塵、污漬等影響觀察的因素。接通顯微鏡電源,打開光源,調節亮度旋鈕,將光源亮度調至適中,為后續觀察做好準備。
放置切片
將組織切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,用載物臺上的玻片夾固定好切片,確保切片不會在觀察過程中移動。
通過載物臺的移動旋鈕,將切片移動到物鏡下方,使需要觀察的區域大致處于視野中心位置。
低倍鏡觀察
轉動物鏡轉換器,將低倍物鏡(通常為 4 倍或 10 倍)轉至工作位置,使物鏡對準通光孔。
從側面注視物鏡,同時轉動粗準焦螺旋,使載物臺緩慢上升,直到物鏡接近切片(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切片,一般距離切片約 0.5 - 1 厘米)。
從目鏡中觀察,緩慢轉動粗準焦螺旋,使載物臺下降,直到看到模糊的圖像。再轉動細準焦螺旋,使圖像清晰。
利用載物臺的移動旋鈕,在低倍鏡下觀察整個組織切片,了解切片的整體結構和大致形態,確定需要進一步觀察的重點區域。
高倍鏡觀察
將低倍鏡下確定的重點觀察區域移至視野中央。
轉動物鏡轉換器,換用高倍物鏡(通常為 40 倍或更高倍數)。由于高倍物鏡的工作距離較短,此時不能再使用粗準焦螺旋,只能通過轉動細準焦螺旋來微調焦距,使圖像清晰。
在高倍鏡下仔細觀察組織切片的細節,如細胞形態、大小、排列方式,細胞核的形態、染色質分布,以及細胞間質的結構等,注意觀察是否存在異常細胞或病變區域。
調節光線
根據組織切片的染色情況和觀察需求,調節顯微鏡的光線。可以通過調節孔徑光闌來控制進入物鏡的光線量,孔徑光闌開大,光線增強,圖像對比度降低;孔徑光闌縮小,光線減弱,圖像對比度增加。
還可以通過調節視場光闌來控制視野的亮度和范圍,避免周圍雜散光的干擾,使觀察視野更加清晰。
特殊觀察及記錄
如果需要進行特殊觀察,如相差觀察、熒光觀察等,可根據顯微鏡的操作說明,切換相應的觀察模式,并選擇合適的濾光片等配件。
使用顯微鏡配備的圖像采集系統(如數碼攝像頭)或連接電腦,拍攝觀察到的圖像,記錄下有價值的觀察結果,以便后續分析、討論和報告撰寫。
觀察結束
觀察完畢后,轉動物鏡轉換器,將物鏡轉離通光孔,取下組織切片。
關閉顯微鏡光源和電源,清理顯微鏡,將顯微鏡恢復到初始狀態,妥善保管。
電話
微信